师德建设教育月征文比赛二等奖--做好新时代的引路人
作者:张莉莉 时间:2017-11-06 点击数: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到了走上讲台的第四个年头了。回顾当初,第一次讲课时的忐忑至今仍旧历历在目,一届又一届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也从未忘怀,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将教师一职当成了一项用青春点燃青春、照亮梦想的事业。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一名好老师,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同学,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身为老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对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地走出困惑。这一古训如今仍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这一古训中也可见一斑。
在新时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人民教师提出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才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为师之道,首在师德。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原因何在呢?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影响最大的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他们长期远离父母家人,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建设问题。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作为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我们更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不但要在课堂上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也要在课后对学生的生活和问题真切关注。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学校每年都会选拔青年教师作为入校新生的本科生导师,以便及时为新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令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我也有幸成为本科生导师中的一员。在担任本科生导师的过程中,我从不敢懈怠,不论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后,都及时为学生解答学习上的问题;在他们生活上遇到出国留学、专业选择、生病吃药、出行建议等等大大小小的各类问题时,也全心全意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给出自己的建议。期末,我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学生在给我的信中谬赞我为德才兼备的好老师。这一种肯定令我受宠若惊,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诚心地对待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只有长期坚持信仰不改变,方可时刻动力满满;只有真正有道德情操、有为学生付出的心态,才会赢得大家的信赖。
习近平总书记曾借教师节之机在北师大的一次座谈会上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的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做好眼前的工作以外,更要高瞻远瞩,要在心中牢牢谨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好老师。只有心中时刻抱增强师德修养、科研力争上游的信念,并及时学习党和国家与时俱进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不忘以优秀的前辈教师为榜样努力拼搏,才可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培养良好的师德不只是一个口号,这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工作做起。在喜迎十九大之际,“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楼,在道德和科学两方面都成为学生信赖的榜样,在新时代做好他们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