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教育月征文比赛二等奖--喜迎十九大 做好引路人——成长在路上

作者:胡晓雪 时间:2017-11-03 点击数:

留俄学习工作十二载,从预科、本科、研究生、博士到毕业后的留俄高校任教,对俄罗斯的校园生活,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回国工作后,我体会到了中俄文化与大学课堂教学的差异,这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我想分享一下个人经历,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去俄罗斯求学,学好俄语,学以致用是当时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初到俄罗斯,俄国老师和朋友们的热情让我消除了紧张、害怕和无措的不适。语言基础的缺失,导致了学习的吃力。虽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但是自己的水平距离听懂老师讲课、记笔记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当时俄语系的系主任是个学识渊博而有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学者。曾在中国教学的经历,让他非常理解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在跟俄罗斯学生一起上课学习的同时,还给我们安排了小课,请各任课老师给予我们额外的帮助与关怀。本科期间,我们的俄语小课一直没有间断,这令我们非常的感动。我的俄语,从刚开始听不懂害怕与人交流,到俄罗斯老师、朋友的夸赞,能用俄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写论文,中间经历了很多的成功与挫折,欢乐与泪水……在俄国所感受到的,学习到的我都要努力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在俄的学习工作经历让我明白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我在俄感受到了俄国老师的爱心,在异国他乡像是母亲般的体贴。学习迷茫时帮我指正方向,生活中有困难帮我解决:身体不舒服陪我去医院,每逢节日邀请我参加,学习消极时对我鼓励并提出要求等等。俄国老师们的悉心指导、精心点拨,给我的帮助和热忱鼓励,让我在人生中收获了许多,对我的信心是一种巨大的鼓励。同时也让我体会到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不是什么都要听老师的,正所谓“教学相长”,老师也能够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在当地学校开设了汉语学习班,不少学校领导、老师和研究生们跟我们学起了汉语。回国任教后,同样的经历,让我从自己的学生身上学到了爱心和态度。记得那是新年前的最后一节课,下课后班长为全班所有同学递上了温暖的节日问候,每人一份小糖果+祝福语。让我惊讶的是,二十七个学生每一位同学收到了自己独有的祝福,每一份都写的非常真切,把每位同学的性格、爱好都写了出来。班长对同学的细致观察,细腻的感情,对班级的热爱和工作的认真负责,令我感动和钦佩。这种态度和爱心为我做出了榜样。跟学生关系的融洽,看到自己学生的进步,让我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幸福感。我想作为老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感情,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回国工作的第一年,我负责教授大一新生。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都是彼此的 “第一”。我是新生的第一位俄语老师,他们是我在国内的第一届学生。我打算的纯俄语教学对大一新生来讲完全不符合实际。俄语属于屈折语,词形变化非常丰富,我们的学生零基础,而且很多学生是被调剂到英俄专业,被动学习一门难度很大的语言,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的语音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本以为不用费劲的基础课,其实是需要花费心思的。越是简单的内容,越需要去精心准备。学生在俄语的世界里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果在俄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材料本身的讲解,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疲惫。联想到自己学俄语的过程,体会到实践性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原则。我们学习和掌握语言主要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实践。中俄文化在宗教、语言习惯、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和传统习惯等的差异都鲜明的体现在语言里。课上我们通过彩图、动画、播放俄语歌曲或者游戏来进行练习,这样既引入俄语文化背景,又加深学生对单词句型等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还有最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我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比如,新生对专业的不了解,会询问一些关于俄语等级考试,学科建设,未来就业俄语发展等情况。而我由于缺失在国内学习经历,对国内的俄语学科发展比较陌生。面对学生的提问,我只介绍在俄的情况,能感觉到学生对我的这种一半式回答也不甚满意,这让我感到了脸红。课下自己花费了不少时间来查阅资料,后来学生邀请参加主题班会,为大家做了一次较全面的介绍。

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作为青年老师我认为要有梦想、爱心、本领和担当.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在日常教学中,以真实的情感,用从心底流出来的爱去关心学生。在工作中,要会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弱点和改进的方法,分析自己的性格、知识结构,弄清楚哪些对教学直接有益,哪些是间接的,哪些是有妨碍的;在职业成长中,要为自己列一个成长计划。有方向、有目标、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中国 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邮编:264209 电话:0631-5688286 Email:sdfyxy@sdu.edu.cn
版权所有 © 2013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