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翻译学院邀请,12月17日下午,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辛红娟教授做客翻译学院博雅论坛,依托腾讯会议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科研选题的可持续性与可仿照性——以文化典籍译介与传播为例”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翻译学院翻译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峰教授主持,翻译学院部分教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本次报告分为三部分,一是科研选题的可持续性与可延展性——从“道学”到“心学”,二是博士学位论文的可生发性与可仿照性——从“道学”至“儒学”,三是老子《道德经》“走出去”与“走进来”——道之所指,素履以往。辛红娟教授从这三个方面,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为大家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辛红娟教授首先以三个问题:“何为科研?为何科研?如何科研?”引出第一部分内容,并做了详细回答。接着,辛红娟教授就科研选题的可持续性和可延展性结合自己课题申报与学术论文撰写的经历进行了经验的分享,辛红娟教授给广大青年学者的建议是要勇于尝试并持之以恒。之后,辛红娟教授又分享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心得,通过辛红娟教授的一位硕士生的例子指出了她是如何搭建学术共同体,积极承担起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阳明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责任的。然后,辛红娟教授就博士论文的写作阐述了人文社科的创新与理工科的创新的不同。最后辛红娟教授针对《道德经》指出了三个可延伸的方向:延续性研究:弥补先期研究的不足;聚焦性研究:美国的道家研究热潮;建构性研究:道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报告结束后,辛红娟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对于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辛红娟教授积极回应。辛红娟教授分享了自己学术论文撰写、课题申报、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心得,这对于开拓师生们的学术研究视野,增强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等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辛红娟, 1972.11,中共党员,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现主要从事《道德经》《传习录》等文化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近20项,获省级哲社成果奖、教学成果奖近10项。指导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及二、三等奖5项。出版论、译、编著30余部,其中文学、文化类译著350余万字;在《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国际汉学》等C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