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做客翻译学院博雅论坛

作者: 时间:2022-12-13 点击数:



应翻译学院邀请,12月8日下午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做客翻译学院博雅论坛,依托腾讯会议为学院有关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文明视域中的文化转译与知识生产”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申富英教授主持。


张士闪教授旁征博引、由浅入深的从海外名家思想的学术翻译、中华研究学术外译以及海外汉学研究等三个角度阐释了民俗学研究的不同取向,介绍了民俗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方法等等。


首先,张士闪教授细致地阐述了民俗学研究的翻译角度,即从海外选取民俗学名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并翻译到中国,与国内学者形成对话。这方面的工作要重点关注海外经典学派的发展状况、民俗学的学术前沿以及符合国情的等三个方面。他指出,目前国内学界尤其关注海外经典民俗学派的历史演变,例如现象学哲学、人类学、微观史学—新文化史、民族志书写、表演理论、文化政治等话题。之后,张教授结合自身田野调查的实践经历,生动讲述了民俗学学者如何通过长期观察一个家庭、家族、村落在日常活动与节日习俗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民俗学研究。张士闪教授以成都的茶馆文化、潮州年前大集上的乞讨习俗等研究,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微观史学-新文化史和表演理论的内涵。最后,从顺应国情的角度,张教授阐述了民俗学研究关注的热点话题,如非遗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新文科建设、国家认同、一带一路等。


报告结束后,张教授就民俗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民俗学与文学研究、民俗学与汉学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跟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使得大家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民俗学研究的取向与内涵。张士闪教授的讲座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报告内容引起了与会师生的共鸣。此次讲座对于进一步拓宽学院师生们的研究视角,加强跨学科研究意识,激发科研潜力,促进成果发表等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士闪,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研究》杂志主编,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民协副主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著有《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中国艺术民俗学》《礼与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国》,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二三等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 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邮编:264209 电话:0631-5688286 Email:sdfyxy@sdu.edu.cn
版权所有 © 2013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