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翻译学院邀请,5月23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做客翻译学院博雅论坛,在外文楼316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学术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兼谈共同体书写”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翻译学院副院长黄秀国主持,翻译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讲座伊始,殷企平教授首先对共同体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探究了现代性中的共同体元素。此后,通过讨论滕尼斯、什托姆普卡、霍布斯鲍姆等一众社会学家、史学家对共同体的定义以及现代文化的“虚空”问题,说明了当前共同体研究的价值,并展望了共同体研究的可能的理论视角。然后,殷教授对各类社科项目申报书撰写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他以具体的例子,从“起承转合”四个层次论述了课题申报书与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
殷教授的报告内容充实,赢得了与会师生的好评。讲座结束后,殷教授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本次讲座对于加深学院师生对共同体书写相关研究的认识,提高师生们的课题申报书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水平,增强学院师生的科研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殷企平,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兼任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级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任国家外语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6卷本,本人主编)、《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文化辩护书”──19世纪英国文化批评》和《英国小说批评史》(《中华读书报》曾于2002年3月27日和4月20日两度载文,称该书为“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论著”),另发表专著3部、译著4部、教材15部、论文160余篇,其中25篇由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获国家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先后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和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