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   

浙江大学刘益光研究员做客翻译学院博雅论坛

作者: 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应翻译学院邀请,417日晚,浙江大学刘益光研究员做客翻译学院博雅论坛,依托腾讯会议为全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解码翻译过程的认知黑箱——基于经典范式探讨眼动追踪技术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山东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峰教授主持,翻译学院部分教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讲座伊始,刘益光研究员指出翻译活动本质上是认知活动的一种动态映射,在语言转换中存在“认知黑箱”。之后,刘益光研究员介绍了探究翻译过程中认知黑箱的研究方法,如口述、行为测量(反应时研究)、按键记录、眼动追踪以及脑电等神经科学技术,并指出了翻译过程研究在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方面存在的局限。然后,刘益光研究员以国外反应时研究的优秀案例为例,分别分析自定步速阅读方法与眼动技术,说明眼动追踪技术在探查翻译过程认知黑箱中的优越性。此外,刘益光研究员基于“类阅读任务眼动”和“视觉情景”两大经典范式,介绍了眼动技术的核心理念与突出特征,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献、实证研究以及实操经验,介绍了眼动技术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的操作流程。刘益光研究员也指出了目前眼动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并对眼动技术在翻译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讲座结束后,刘益光研究员与师生积极互动。此次讲座为参会师生带来了翻译研究领域的前沿理念与方法,拓宽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


刘益光,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口笔译研究、心理语言学、计量语言学,主要基于文本计量和认知实验方法开展翻译认知计算研究。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并获语言学博士学位,曾获CSC资助赴马普所心理语言学中心博士联培,曾在之江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