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领航丨翻译学院共青团2023年度工作回顾

作者: 时间:2024-01-25 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2023年度翻译学院团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外语专业特色,坚守文化立场,回应时代课题,昂扬青春力量,塑造青年以更深邃视角、更博大胸怀、更自信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实现全方位突破。


一、以“纲”正本,组织团结青年

(一)深抓落实,握好思想引领“方向盘”

学院全年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稳步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工作,各支部100%完成“思想旗帜”“坚强核心”“强国复兴”“挺膺担当”四个专题学习;“四个一百”教育立项工程“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实践体验”、“青春建功”四大类别中,共计8支部获评校级优秀立项;坚持规范化团员管理,本年度发展团员12人,向党组织推荐青年团员79人,按时足额收缴团费,学社衔接率99.4%;青年大学习完成率稳居校区前二,蝉联青年大学习优秀组织单位。

(二)凝心聚力,锻造堪当重任“生力军”

学院坚持一体化青年培养,举办第十四期团校培训,开展学生骨干素养及班团一体化建设讲座共10场,打造师长教学、朋辈促学、党团联动的培训模式,提升青年思想境界与责任担当,《“双语+”模式下推进“党团班共建”实践探索》获得山东大学基层党组织活动三等奖;坚持示范化骨干培养,依托全院年度表彰大会,常态化评选各领域优秀学子,辐射带动院内学生协同发展,省优干、省优秀学生、校长奖、自强之星各类奖项全面开花,3人入选校区第八期青马工程精英班;坚持特色化支部培养,2021级英法一班团支部获评山东大学十佳团支部,202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双学位班团支部、2022级英西班团支部获校区第九届“活力支部”大赛第3名、第4名。

(三)服务青年,绘就四维育人“同心圆”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关爱青年有温度,四维一体全力推进。一维服务心理健康,学院依托“心畅坊”二级心理辅导站,推出解忧信箱、心理情景短剧、主题游园会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邮箱答疑、朋辈解惑等心理帮扶活动,学院获评山东大学第二十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优秀组织单位;二维服务学业成长,学院立足团支部和外语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学业帮扶活动20余次,总辐射人数达5000余人;三维服务升学就业,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活动与比赛累计10余次,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购置发放考研加油包,暖心助力青年追梦;学院领导、专业教师与团支部建立就业结对帮扶机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四维服务切实需求,每学期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双十一消费调研等各类调研项目,收集反馈学生问题200余条,畅通问题解决渠道。

二、以“学”立本,理论武装青年

(一)译溯往昔:庚续红色基因,讲好文化故事

云端发力,打造新引擎。学院共青团各新媒体账号全年发稿量超2000篇,全年浏览量达8.6余万次,开辟“赓续文脉,译往开来”年度线上思政栏目,构建网络思政融媒体矩阵,,深化网络思政教育供给,站牢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专栏“党建长征路,领航新时代”刻画重要会议精神,聚焦双语表达转化,聆听历史回响,致敬长征精神;专栏“国之强健路,楷模闪耀”以《感动中国》《榜样》等节目为主要素材,以传播榜样模范事迹为先进重点,阔步新长征路,致敬时代楷模;专栏“奏长河京韵,绘传统文化”借以古典诗词解读二十四节气,传承千年智慧,感悟诗词之美,致敬传统文化。

(二)译览今朝:理解当代中国,讲好时代故事

三级联动,学习新思想。师生联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院党委书记以重要会议精神为重点,开设红色类讲座12场,提升理论学习高度;党团联动:依托“三联结对”特色机制,联合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团日活动,邀请学生党员领学理论知识近50次,增强理论学习厚度;班团联动:围绕主题教育和团十九大精神,各支部累计开展专题学习活动300余次,受众1000余人,拓展学习宽度。

(三)译享青春:凝聚青年力量,讲好青春故事

四层宣讲,讲好新理论。学院宣讲团宣讲:挖掘专业特色,分层分类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讲述华岗、成仿吾校长六译《共产党宣言》,开展宣讲50余次;学生党员宣讲:开设“译苑青语”思政课,举办6期“学思悟践二十大,榜样如炬谱荣光”和3期“强国复兴担大任,同心筑梦新时代”主题团课,引导青年榜样阐述青年担当。赴刘公岛开展实地宣讲7次,累计520余期;学生骨干宣讲:“继往承壮志,青年续华章”“铭记革命历史,弘扬五四精神”两次专题宣讲受众近1000人;团支部宣讲:挖掘支部特色,来自团中央、团省委的领导老师走进21贸英团支部宣讲现场,讲述山大青年学子挺膺担当的青春故事。

三、以“干”固本,希望寄予青年

(一)德育铸魂,提亮思政品牌

学院第十一届读书月从多层次理论学习、多样化成果展示、特色化品牌融合三方面出发,推出精品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11个学院的2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外语专业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以《易经》为例,论证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深远内涵,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书香伴我,悦享青春”好书推荐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行舟山海,心向吾乡”创意视频征集活动,带领青年学子从“红色之旅”“非遗传承”“历史古迹”“大好河山”四个赛道,邂逅家乡文化,追寻传统记忆。“How I Define China我眼中的中国”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复赛先后以“现代化进程上的中国”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在新时代青年口中得到了最佳诠释。

(二)智育启思,练就过硬本领

学院依托外语专业优势,以中为本,家国情怀培根铸魂,以西为术,学科特色高效衔接,将时政热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外语学习,开设“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与辩论”思政课程,基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双语读本,开展“译之星”口译比赛,“言才杯”非通用语演讲赛,培养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四“促”共进,打牢学生专业本领:以友促学,朋辈互促扎实学术基础。建立“Co-Talk工作室”,实现上千小时学习互助,超3000分钟对话时长,推进朋辈学业辅导;以赛促学,学科竞赛激发学术活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13项,省级荣誉40余项;以知促学,榜样示范提升学术高度。学院承办“全球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暨共同体理论与批评实践”研讨会,开展China Daily发刊学习活动,加强研究生、本科生科研联动,推进本科生学术科研培训,翻译学子在CSSCIE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篇;以责促学,科研创新推进学术转化。第十七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共结题35项,其中校级获奖20项,获奖率57%;全年推进162项本科生科创项目;学院获评首届山东大学大学生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奖率近35%

(三)体育强基,激活青春力量

学院开展春秋季趣味运动会、每日跑步打卡等系列活动,共计16项,活动覆盖校区1000余人次,收获校区体育文化节二等奖、道德风尚奖等多项荣誉。翻译学院、商学院与文化传播学院代表队《青春心向党,活力向未来》团体操表演,斩获校区一等奖,以“古时文武相和,文化传承”“丝路连接中西,交流古今”以及“展望2035,未来有我”三个篇章,展示出山大学子对美好未来、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期待和向往和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的奋斗决心。

(四)美育浸润,涵养人文素养

学院全年共开展校院级特色文艺活动66余项,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1项,校院级奖项100余项,海韵外文艺术团、外语协会获评五星级学生社团,成功打造“外语+”特色格局。“外语+文化”:上半年举办第十五届外语文化节,下设“美育文化节”、传统文化外语季、外文风采大赛等近20个活动,实现英、德、法、西、俄、日六语种全覆盖;“外语+戏剧”:下半年主办第十九届校园外文短剧大赛,辐射校区31支队伍300余人参与,涵盖英、韩、法、德、西、日多语种,融外语学习与戏剧表演为一体,为学生搭建自我实践、自我展示的平台;“外语+国际传播”:21级英俄团支部赴俄访学期间,教授汉语书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讲好山大故事。

(五)劳育淬炼,投身火热实践

学院全年共计申报95个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共计606人次参与,涌现省级先进个人1人,校级优秀团队20支,校级先进个人24人,优秀调研报告7份,6人担任学生自训教官,涌现优秀教官5人,31人获校级各类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入时代洪流,做奔腾浪花。学院团支部走进社区开展主题团日,录制主题团课,面向社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30余名学生参与威海市铁人三项世界杯、渔博会、渔具展,担任翻译志愿者;怀社会民生,燃星星之火。 为助力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度,翻译学院服务发展中心与新正元康复医疗中心以及彩虹桥儿童启智中心达成合作,定期组织志愿者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暖心活动,“守护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威海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2023,我们脚踏实地,付出有回音。

2024,我们守正创新,起航新征程。


新的一年,翻译学院团委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提升服务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不忘初心,步履不停,致知力行,继往开来。


中国 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邮编:264209 电话:0631-5688286 Email:sdfyxy@sdu.edu.cn
版权所有 © 2013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